购物车中还暂时商品!
1
佛山之问∶万亿产业如何“制造”一流职教

作者:文体网   时间:2019-05-21

作者:南方日报

■开栏语

2019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以现代职业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加快培养国家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作为制造业大市的佛山,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有着天然的需求。当前,佛山正在牢牢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深入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对佛山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全新要求。

对标国际国内最高最好最优,近年来佛山职业教育取得了哪些宝贵经验?接下来,佛山应如何深化改革,打造更加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职业教育体系?

即日起,南方日报·佛山观察将推出“大城职教——佛山职业教育发展观察”系列报道,走进全市教育部门、校园和企业,带来佛山职业教育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深入思考。敬请垂注!


今日推出系列报道之一:

5月19日,广东省教育厅首次举办的全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选择佛山,既是对佛山近年来创建广东省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成果的肯定,也是在国家把职业教育摆在前所未有重要位置的当下,对佛山继续加快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的厚望。

迄今为止,佛山孕育出超过2万亿元工业总产值、13个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2家“千亿企业”,在广东的工业版图上举足轻重。

当前,打造面向全球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是佛山发展的重要命题。如何通过市场化改革突破体制机制办学瓶颈,打通产业链、创新链与教育链、人才链,培养一支工匠型产业大军,则是这座制造业大市迈向制造业强市必须回答的发展之问。

5月21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相关报道版面图。5月21日《南方日报·佛山观察》相关报道版面图。

工业城市基因孕育职教创新发展热土

“五一”假期后,南海技师学院26名学生来到佛山市中南机械有限公司报到。三个月前,中南机械副总经理胡建武领着南海技师学院首批16名学生团队赴京“驻扎”,执行石油项目。

作为大中型柴油机关键零部件领域的“隐形冠军”,中南机械组织一批尚未毕业的中职学生赴外地执行新项目,这无疑是一次校企合作育人的大胆试验。

对这批学生而言,这更是一次向标杆看齐的学习之旅。同为职校生出身的胡建武从学徒做起,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企业技术带头人,用沉甸甸的经历标注着职校生的人生高度。

胡建武还被命名为佛山市首届大城工匠,这是一座工业城市对高技能人才的最高礼遇,也体现着大城尚技、工匠光荣的城市基因。

5月19日,2019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戴嘉信 摄5月19日,2019年广东省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仪式在佛山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举行。戴嘉信 摄

这样的城市精神与佛山重视职业教育一脉相承。广东是全国职业教育大省,打造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职教体系。从办学规模来看,拥有含省属学校在内各级各类职业院校53所、在校生近15万人的佛山在全省位居前列。

“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从1980年开始创办职业高中,到1992年主动以国家级和省级重点的标准加快中职教育升级,到21世纪之初建设高等职校,并确立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战略,再到如今在全省率先创建现代职业教育综合改革示范市,佛山职教改革的原动力始终来自于产业升级的发展和人力资源结构需求的转变,而根植地方经济的职业教育又为实体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产业大军。

作为全国职教界的标兵,佛山职教“唯变不变”的发展逻辑贯穿始终。比如,佛山坚持“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理念,专业设置主动对接不断升级的产业结构,专业布局基本覆盖经济建设各领域。

在顺德,专业镇的经济形态催生了“一镇一校”“一校一品”的中职教育发展格局。近年来,顺德提出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新思路,将13所中职学校按照产业布局和发展要求进行重构,整合为四大职教集团。到了2018年,通过专业淘汰、撤并等,招生的中职专业对接顺德区“十三五”重点建设领域占比97.30%。

另一方面,就读职业教育并非佛山学生们“将就”的选择。每年中考,顺德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的名牌专业录取分数都比普通高中高出一大截。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分数比许多本科院校还要高。

在这片产业热土上,职校生一直是就业市场的“香饽饽”。佛山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连续五年超过98%。以顺职院设计学院为例,每年举行的毕业设计作品展现场,都吸引珠三角超过300家企业现场设摊抢人才。

全国人大代表、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装备制造系副主任杨珍认为,职业教育对工匠人才的培育起着“打地基”的作用,而佛山职校通过技能传授和精神养成,正快速培养出一批工匠后备军。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学子蒙眼在气球上切土豆丝。戴嘉信 摄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烹饪专业学子蒙眼在气球上切土豆丝。戴嘉信 摄

民营经济大市亟待破解民企办学之渴

2014年,由广东省国强公益基金会投资4.5亿元兴办的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在清远投用。这是一所纯慈善全免费的民办高职,是碧桂园董事局主席杨国强以培养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为目标而创办的“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

未能留住杨国强在本土办学,一度令顺德各界感到遗憾。因为这所高职让人更清晰认识到顺德职教的痛点,其一是公办“一统天下”的单一办学机制何以打破,其二是仅有一所高职学校的局面何时改变。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KUKA工业机器人操作应用提升班。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供图佛山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KUKA工业机器人操作应用提升班。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这背后指向的正是顺德乃至整个佛山职教链条整体有待升级、企业办学机制体制亟待突破的现状。

当前佛山仍延续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以中职为主体、高职为龙头、社会培训为延伸的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低端偏大(30所中职,不含省属)、中高端偏小(2所高职,不含省属),中职在校生与高职在校生的比例约为7:3。

在顺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舒悦看来,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的关键时刻,大中小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都在增长,意味着支撑产业链的人才链、教育服务链也要随之提升,但规模偏大的中职教育导致人才培养质量滞后于产业升级。

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职生有着提升学历的需求。2018年佛山中职毕业生升学率达到44.88%,而顺德已达到51.21%。

另一方面,部分中职学校出现了毕业生远离制造业的现象。以2016年为例,佛山市中职学校直接就业的毕业生12443人,其中进入第二产业的4578人,仅占36%。

顺德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梁海亮告诉记者,每年他的学生毕业后留在制造业工作仅有1/4,因为本土中职毕业生年纪较小,对劳动环境、工作岗位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一些毕业生更愿意选择去做保险销售、文员、外卖员等职业,不想进入传统制造业工作。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实训基地,学生正在操作机器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供图佛山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实训基地,学生正在操作机器人。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供图

然而对佛山而言,摆在面前的更迫切问题是,如何加快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改变政府主导、学校主办的封闭办学现状,让行业企业成为职教重要办学主体。

以顺德为例,与庞大的民营经济体量不相称的是,多元化投入体制和民办教育十分缺乏。顺德14所职校均为公办学校,对比周边地区,东莞有3所民办高职、15所民办中职,深圳民办中职在校学生数占比近50%,顺德职业教育市场化的探索可谓刚刚起步。

此外,与佛山职校主要依赖财政供给不同,近年来,东莞、珠海等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吸引和带动社会资源投入职业教育均在10亿元以上,激发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活力。

办学体制机制难以突破,更深层次的影响还在于产教融合难以深入。“校企合作在政策制度方面存在一些困惑和瓶颈。”舒悦举例,比如中职学校属于一级财政拨款事业单位,学校场地设备属于国有资产,学校在探索与企业共建混合所有制实训中心和产业学院等方面存在政策风险,加上缺乏具体明晰的政策指引和激励,学校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有实力但参与意愿不强,产教融合难以实施。

在胡宝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范承国看来,这个问题环环相扣,中职学生由于年纪小、实训不足等原因,技能水平与企业要求存在差距,企业投入难以“产出”,因此校企合作积极性不高。他认为,佛山应该大力发展“中高企一体化办学”,有利于推动人才链和教育链向上延伸。

教育升级之战 佛山路在何方

激发制造业大市的势能,围绕万亿级产业培育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佛山已经整装待发。

2018年,佛山市通过教育部第一批地级市现代学徒制试点验收。其中,佛山市中恺汽车公共实训中心联合佛山市国际车城中的90个品牌企业,按照“招生即招工,双导师”等方式,先后接收了来自佛山市中职学校近150人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现学生“进校即进企”。

打造公共实训中心是佛山实践混合所有制办学实体的创新性探索。根据佛山市重点产业布局,通过政府向产业学徒培训中心购买服务,佛山鼓励企业、职业学校、社会组织联合在产业园区、科技园区、中职学校建成混合所有制的智能制造、机电装备、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公共实训中心。

此外,佛山还将加快出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促进产教融合,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打造智能制造领域高水平专业群,推动佛职院、顺职院建成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学子操作机器人。蒋晓敏 摄勒流职业技术学校学子操作机器人。蒋晓敏 摄

顺德区教育局计划,建议区政府统筹将产业学院或公共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区村级工业园升级改造项目建设规划,作为园区基本配套设施,创新运营模式和共享机制,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形成示范效应。

顺德区副区长蔡伟还表示,顺德将把握广东省依托中职学校设立高职专业学院试点班实现全国“高职扩招”的政策机遇,研究建立混合所有制高职专业学院,实施“中职+高职+骨干企业”的合作办学,深入推进中高贯通人才培养。参照现代企业股权制,激活企业办学积极性。

放眼全国各大制造业城市,职教正与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互为支点、互相支撑,成为带动制造业跃升的重要力量,由此涌现了许多职教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案例。

在常州,按照“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理念建设的常州科教城(高职教育园区),现已集聚5所高职学院,以共建、共享、共赢的园区模式和体制机制创新给全国高教园区探了新路。

同在长三角,温州鼓励职业院校引入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通过土地、校舍、设备等要素低租金或零租金的方式将公办职业院校的某些专业或系部交由行业、企业举办,以破解过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达不到生产实践需求的尴尬境地,实现学校办学与企业发展的互利共赢。

东莞则提出打造“技能人才之都”,计划三年提升100万人学历技能素质。为此,东莞将率先推动一系列体制机制创新,打破政府主导的单一评价模式,发挥政府、行业协会、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作用,形成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专项职业能力考核等多元化评价体系。

舒悦表示,香港职业教育既面向学历,又面向社会培训,是针对终身培训进行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建议引进港澳在应用型和职业型教育发展方面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模式,打造实体性粤港澳职业教育合作平台,开展高水平合作项目。

纵观世界工业发展历程,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大国。在佛山民企纷纷以“互联网+”、智能制造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从传统制造到智能制造奋力一跃的关键时刻,佛山必须探寻新的破题路径,从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到办学体制机制改革,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到产教融合深化,引领职教体制机制创新改革,才能实现高技能人才队伍的跨越式发展,回答这道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之问。


■聚焦

杨国强和他的“黄埔军校梦”

按照计划,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今年将开设智能机器人技术新专业,以服务集团机器人产业的基层骨干人才需求。过去两年,这所成立才5年的高职院校走出640名毕业生,其中2018年届毕业平均薪酬达4504元/月,有20名毕业生通过碧桂园集团岗位竞聘,成功升任万元月薪岗位。

“从2014年到现在,在学院创办人的关心下,职院做了大量工作,前两届的毕业生培养效果都比较好。但这还不够,碧桂园职业学院的建设目标一定是‘办全国最好的职业学院’。”该校官网显示,广东国强公益基金会理事长陈翀等一行在5月15日到学院检查后这样表态。

学院院长刘惠坚印象最深刻的是,在邀请他出任这所新学校校长时,杨国强与他第一次见面的“黄埔军校之问”。彼时杨国强问他:“黄埔军校三个月或半年培养出不少将军,职院三年为什么不能培养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或技术骨干?”

作为杨国强着力打造的“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碧桂园职院的产教融合步伐要比多数公办高职更加轻快。

这家学校将三年6学期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第1—3学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第二阶段(第4学期)根据学生特长和就业意愿实行岗位分流,定向加强专业知识、知识技能深化学习和训练;第三阶段(第5—6学期)则依托碧桂园的企业资源平台,进行企业实践教学,强化实操技能提升。

其中,第5—6学期的企业实践实行“双导师制”。由碧桂园职业学院老师和企业导师针对学生特点,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课程。不论是管理岗位还是技术岗位,企业导师全程跟踪,帮助学生提升实操技能,日后也更加容易融入工作氛围。

杨国强期待,通过这所学校的举办,一方面系统地培养精技善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精英人才,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以其精英式培养、高层次就业来改变社会对高职的看法,从而让更多有智慧、有潜力的学子喜欢读高职院校,优化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

佛山历来有富而兴学的传统,和杨国强一样醉心教育事业的企业家并不在少数。容桂总商会会长孙志恒就身兼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两所职校校董。2013年,孙志恒向顺职院捐赠南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25万股股份和累计分红43万元,成立了“陈智奖学基金”,以培养品学兼优和具有工匠精神的人才为导向,用于奖励品学特别优秀的全日制在校学生。

六年来,该基金经股票分红、企业家们的热心捐献和资金的合理保值增值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已奖励优秀学生共84人次,在社会上引起了积极的反响。

但孙志恒希望和学校的关系不止停留在捐赠上。他一直呼吁,让企业真正参与到完整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从根本上实现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闭环,形成常态化的企业为主体的职业教育生态。

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家正在等待着佛山率先创新改革,为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探索更多佛山路径。

【记者】蒋晓敏 王雅铄


编辑 实习生杨晖桃 潘智玲


上一篇:斩获5个省冠军!00后学子机器人大赛脱颖而出,将赴全国参赛
下一篇:广州旅商,一所被教育部、各大媒体排着队点赞的公办学校